巴彦淖尔机场组织观看《中国机长》
在国内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光热发电在国际合作中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随着顶层供给侧改革的落地,一直坚守单晶赛道、一度当过无锡尚德供应商的隆基股份浮出了水面。当时美国刚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缓过来,被中东卡脖子的日子历历在目。
施正荣对此曾有过一个经典论述:任何一种产品只要有中国人去卖,就会卖到亏损为止;任何一种原材料只要有中国人去买,就能买到几百倍的高价。也就是说,这一年,它永远也赶不上赛维[6]。李河君认为,这些收购都是成功的抄底:全球700多家光伏公司、最领先的薄膜技术都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我们选中了其中5家并购对象,只要掌握它们,全球的薄膜技术制高点就被我掌控了。但李河君却认为,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阴谋。皇明的主要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这应该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太阳能产品了,在广大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曾以屋顶上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为骄傲,但它主要功能是集热,而非发电。
在一年后的总统竞选中,因为伊朗人质危机和经济滞胀,卡特被里根所击败,而里根认为最好的能源政策就是没有政策,一手取消价格管制,一手放开国内供给,油价逐渐回落。[1] 能源重塑世界(下),丹尼尔耶金[2] 英杰逐日:施正荣向左,彭小峰向右,李牧童[3] 逐日英雄施正荣,辛华[4] Where did the carter White Houses solar panel go?,Scientific American[5] 美国前总统的三个没想到,黄鸣[6] 赛维迷途,21世纪商业评论[7] 去产能的光伏样本,央视《对话》[8] 薄膜电池历经周期洗礼,又到拐点时刻,东方证券[9] 飞向太阳,李河君的光伏豪赌,《福布斯》杂志[10] 抛弃与被抛弃光伏首富施正荣的光影人生,南方周末[11] 加速折旧是治疗光伏行业集体狂热症的一剂良药,张治雨[12] 隆基崛起背后:一条金刚线的生死战,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杂志[13] 彭小峰自辩:现在看赛维,就像十年前看乔布斯,南方周末[14] 李河君:没读懂汉能的人呢,都赔得很惨,南方周末[15] 生死金刚线,黑鹰光伏[16] 赛维与被绑架的政府,中国经济周刊[17] 光伏出首富、首富多末路,熔财经[18] 织布10年不如做太阳能2年嘉兴企业纷纷追太阳,浙江在线。晶澳科技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凭借51%的增幅、取得了近70亿的营收。
1到3月,东方日升的存货周转天数表现突出,是其他公司的两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6%左右,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一季度的销售费用达到3.1亿。2021年全年,该公司的出货目标在30~35GW左右,预计今年后几个季度的出货将会明显上扬。谈及如何应对原材料上涨问题,晶澳表示,会通过长单来锁定原材料的供应,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该季度,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有明显的下降,表明了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在加强。今年年底,预计天合的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电池产能在35GW左右。
8月份以后的订单还在控制速度,毕竟硅料价格难以预测。对于现在国内市场比重较高的央企电站项目的组件开标情况,就毛利率来说,按照现有多晶硅160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可能组件要到1.83元~1.84元才能达到20%的毛利率。企业的签单策略是,上中游价格高企时,组件在销售时,就要重点寻找一些海外价格高、盈利能力强的伙伴,尤其美国地区的平均组件毛利率高达35%以上,应牢牢抓住机会,加强这些地区的大量出货、放弃一些小订单,否则会产生亏损。一般情况下到第三季度时,现金流净额可转正,到第四季度会大幅度增加。
在三费占营收比这一项中,隆基是最低的,这与公司营收盘子大、三费增幅控制得当等有相关性。东方日升驻扎在长三角的全球领先组件厂商,东方日升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8.55亿,同比增长为11.4%,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的10.8%增幅要更高。另外中利集团在本季度的三费占营收比例,也是过去五个季度以来最低的,达到12.46%。营收总计158.5亿,净利25亿。
而且对于一家主要以组件及下游为核心的厂商而言,一季度超80亿的营收本身就非常值得关注。预计各个组件厂在积极保证硅料库存。
其中,营收增幅最高的是隆基股份,天合和晶澳也有高达50%以上的增幅。尤其是存货周转天数,从去年第三季度的178.42降低至102天,降幅非常高。
由于营收增幅扩大,因此尽管该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同期都上涨,但整体的占比仍然偏低。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的净利润为2.48亿,这在不少纯组件厂商眼中还是比较艳羡的,这与公司长期在市场历练的经验和广泛的全球营销网络有关。腾晖光伏总裁董曙光日前向能源一号透露,从技术产品角度,公司新建的电池产能仍是PERC,甚至可以兼容到更大的230尺寸硅片。在净利润表现上,晶澳同比有一定下降,公司高管也毫不讳言:主要还是今年一季度的低价订单超过1GW以上,对业绩有影响。晶澳也表示,目前公司到7月份的订单都已接满,今年中国渠道分销业务做了更多的加强,现在是一些现货订单,价格较好。今年,隆基的组件出货目标是全年40GW以上。
正常情况下,多晶硅库存应是10天~两周左右。在满产之前,该公司已经与下游客户签订了销售多晶硅的大型订单,这对于企业的业务结构变化、营收增长等都有帮助。
除了财务费用略微增长之外,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出现了大幅锐减。组件市场的活跃以及订单交付所获得的利润等分别支撑了营收的速度跃升。
该公司的这一季度营收增幅,大幅超越了去年同期。招商证券预测隆基的前三个月组件销量,可能在6.45GW左右,其中外销6GW以上。
同时晶澳也提醒同行,不要去报太低的价格, 否则企业将会严重亏损或者毁单,届时所面临的困境会很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中,表现最好的是隆基、天合和晶澳。隆基股份隆基在今年一季度创造了同比增长56%的营收、净利润增幅63%的成绩。资产负债率项上,所有公司都控制在70%以下。
央企虽接受1.8元每瓦组件价的还不多,但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存货周转天数方面,东方日升的最好,仅50天;晶澳其次,为87天左右。
公司的销售费用是4592万、管理费用1.08亿、财务费用1.26亿。目前东方日升正在进行一些业务结构的调整,去年公司收购了聚光硅业,已经在今年1月复产,预计今年5月会满产运行。
就产能设计来看,考虑到进一步升级的柔性空间,我认为PERC平台相当的潜力,勿容置疑PERC作为主流产能很有竞争力, 仍是目前最好的LCOE的组件方案。在组件、电池的产能目标上,今年分别将达到65GW、38GW。
公司研发费用与去年同期持平,为1亿元左右。在净利润方面,隆基凭借着硅片等上游板块的市场份额及涨价、需求旺盛等因素获得了较好的数据。当组件厂商增加了上游段的资产和业务之后,整体对冲能力加强:上游开始猛烈升价时,组件价格的上升及毛利率的降低等压力,会被上游板块所拥有的资产价格上涨、销量提升等对冲,从而整体减轻一定负担。进入5月份,前期多晶硅价格在上涨,能否将这一价格的上涨向营收额较大的组件进行顺导,从而提升组件板块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这是包括隆基在内的所有组件厂商所需要看到的,当然这也关系着隆基整体毛利率的提升能力情况。
中利集团今年1到3月,中利集团产生了22.42亿的营收,净利润同比有大幅跳升。今年第一季度,五大上市公司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股份、东方日升和中利集团都实现了高额的营收同比增长。
由于晶澳是A股借壳上市的,因此能参考的数据主要还是2020年一季度。到今年年底,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会达40GW,硅片和电池为组件的80%。
其中,营收增幅是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的连续三个季度同期增幅最高的。天合光能天合光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85.22亿的总营收,同比提升55%,也是历年以来很不错的成绩了;2020年一季报中,天合营收的同比增幅为32%。